
(相关资料图)
一、题文
21.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我国财政赤字主要以发行国债等形式来解决。这种办法由于不增加社会总需求,因此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是解决财政赤字较好的办法。注:国际公认的赤字警戒线为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国家的财政赤字是由哪个国家权力机关审议批准的?为什么?(3)有人认为,在安排财政收支的时候,可以不断地扩大财政赤字。这个观点对吗?请运用“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方法论加以评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度”这个概念就是体现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
二、解答
21【答案】答案示例:(1)图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安排逐年上升。赤字率也逐年上升并逼近国际公认的赤字警戒线。但总体而言,我国的财政赤字处在一个可控的安全范围内。(2)国家规定财政赤字规模属于国家财政的预算和决算,它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独立地形式国家主权或统治权。规定国家财政赤字的规模,体现了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和监督权。(3)掌握“度”有助于我们划清不同事物的界限,准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虽然通过一定的财政赤字,我国财政收支上有一些量的变化,但由于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暂时转移,不增加社会总需求,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因此能保持国家财政收支达到基本平衡这一质的稳定性。但是,举债也有一定的限度,不能超过人民正常消费之后所剩的余额。举债过多,由于需要还本付息,还会加重以后年份财政支出的负担。另外,国家集中过多的闲散资金,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因此如果超出可控安全范围,不顾实际的经济状况,一味扩大财政赤字,就超越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量的规定性,引起质的变化,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所以,“在安排财政收支的时候,可以不断地扩大财政赤字”的观点是错误的。【解析】【分析】本题以财政赤字为话题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图表是关于近年我国财政赤字安排的柱状图,有柱状图可直观看到近年我国财政赤字安排逐年增加,折线反映出财政赤字率也逐年上升,结合小注可看到,赤字率虽逐年上升,接近国际公认的赤字警戒线。但总体而言,我国的财政赤字处在一个可控的安全范围内。(2)本题要求回答国家的财政赤字是由哪个国家权力机关审议批准的?为什么?本题属于简答题,结合教材所学,考生不难回答国家财政赤字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的。回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能审查和批准的原因,考生可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的角度考虑作答。(3)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方法论评析“有人认为,在安排财政收支的时候,可以不断地扩大财政赤字”这一观点。本题题目限定运用“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方法论的知识作答,视角比较小,但需考生明确熟悉该原理的具体内容,并与题中观点有机结合。同时本题是评析试题,需要考生对题中观点做出判断,指出其合理或不合理的方面,并通过分析亮明观点。解答本题考生应首先阐述“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方法论的有关知识。首先,考生可从财政赤字安排要有一定的度,在度内安排财政赤字,财政收支会有量的变化,但不会增加需求引发通货膨胀,这样能保持国家财政收支达到基本平衡这一质的稳定性的角度考虑作答。其次,考生可从不顾实际经济状况,财政赤字过度,会加重以后年份财政支出的负担,超越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量的规定性,会引起质的变化,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的角度考虑作答。最后综上所述指明“在安排财政收支的时候,可以不断地扩大财政赤字”的观点是错误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